网站导航

万向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万向新闻资讯 >
CCTV-综艺频道-综艺频道
时间:2023-10-29 23:21 点击次数:107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张乐、孙丽萍)中国电影史上拍摄经费最高、商业炒作最厉害的“大片”《十面埋伏》,在带来丰厚票房的同时也给导演张艺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和非议;披上了青春和时尚外衣的中国传统民乐演奏组合“女子十二乐坊”,在国内辗转数年依然默默无闻后出征日本、美国,所到之处却受到夹道欢迎,演绎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传奇;

  而此前名不见经传,却不知道怎么就火起来的民间歌手刀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通过网络的力量,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红遍大江南北;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以身穿黑皮夹克、朋克元素十足的形象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和同样属于80年代的李傻傻、韩寒等一起,成就了令人诧异的“80年代后作家群”现象;

  还有两位国家跳水队的世界冠军,以“亮晶晶”组合的身份高调亮相诸多商业活动。尚未与文化娱乐公司正式签约,便以明星身份和绯闻频频见诸娱乐新闻的头条;

  2004年的中国文化娱乐界,在褒扬和诟病声中,正以越来越商业化的姿态进入市场。花样迭出的“包装”“炒作”,把许多平淡无奇的人物和事件炮制成精美可口的“文化大餐”“娱乐盛宴”,端到了消费者的餐桌上。

  在中国电影即将跨入百年的倒计时声中,贺岁影片《天下无贼》以其特有的冯氏语言,在短短10天内创下了8000万元的票房奇迹。经过冯小刚多年的悉心培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受看贺岁片这一辞旧迎新的方式。

  继2002年的贺岁片《大腕》之后,冯小刚2003的贺岁片《手机》让“做人要厚道”之类的电影语言风靡全国,甚至为一种专门生产可屏蔽手机信号的手机袋带来了畅销。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在赚足了票房的同时,也让冯氏贺岁片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为自己奠定了内地导演无人敢与争锋的局面。

  然而,一些眼尖的观众早已看出:在看似平民、忠厚的冯式影片中,无处不布着商业广告的陷阱。《天下无贼》中,诺基亚、佳能、惠普、中国移动、中石化……无数企业形象及其产品的软广告随着电影情节的推动络绎不绝地登场。赚够了百姓荷包,又赚足了企业广告费,冯小刚的“一举两得”遭遇不少媒体和受众讨伐!

  同样,2004年也成了张艺谋的讨伐年,商业和艺术的冲突从未如此直接、如此激烈。

  循着商业化路线月在北美上映,票房连续数周居榜首。随后,《十面埋伏》在北京首映,独步整个暑期,一月后票房达1.5亿元,继《英雄》后再成“票房灵药”。

  没有人怀疑张艺谋的导演水平和他在中国电影界的分量和位置。出乎意料的是,连续两部市场化运作相当成功的商业大片,却引发了举国上下的激烈批评。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的指责源起于对张艺谋本人几乎苛刻的期许,当然也包括《十面埋伏》高昂得令人咋舌的取景和拍摄费用,和其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首映庆典上过于铺张的噱头。

  事实上,张艺谋和冯小刚异曲同工。在2004年,张艺谋以其中国电影标杆人物的身份,彻底颠覆了一直以来电影在中国人心目中归类于“文化艺术”的高雅地位。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中国的电影也可以像美国的好莱坞一样操作,如此这般弥漫商业和金钱味道。

  尽管遭遇前所未有的非议和质疑,但市场化和商业化之路所带来的强有力的票房保证,让固执己见的张艺谋坚定了继续下去的决心。张艺谋甚至将自己的商业天分拓展到了影视以外的领域。由他执导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场场爆满。

  回首2004年沸沸扬扬的中国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在经历了进口大片长达10年的冲击后,一些关于通俗、高雅、商业、艺术的争论即将被抛诸脑后。中国电影正在步入一个以追求投资回报为终极目标的阶段,回归娱乐。

  有同样遭遇的,又岂止是中国电影。回顾即将过去的2004年,文化娱乐界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2004年,最能感受市场运作和包装之巨大作用的,莫过于从国外红回国内的“女子十二乐坊”。2003年,在国内一直默默无闻的“乐坊”被迫转战日本市场,一炮走红,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2004年8月,“乐坊”进军美国市场,首张专辑《东方动力》连续11周获得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国际类销售排行榜冠军,创造了亚洲民族音乐唱片有史以来在美销售的最好成绩。

  饱尝市场化运作的甜头之后,“乐坊”以高达3亿日元的宣传促销投放高调进入美国市场,大受瞩目。如今,衣锦还乡的“乐坊”得到了国内的空前重视和追捧,模仿她们的各种演奏组合开始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类似“践踏中国民乐”“炮制美女效应”之类的评价也随之而来。

  商业化的浪潮同样席卷了“80年代后”,不管他们是否愿意。23岁的大学生李傻傻一出“道”便被称为“少年沈从文”“具有余华般的写作姿态”。5月,先锋作家、同济教授马原主编的《重金属:80后实力派五虎将精品集》一书,将李傻傻推为80年代出生的作家之首;6月中旬,《羊城晚报》推出“80年代出生作家实力排行榜”,李傻傻再列榜首,并就此突然走红;7月,其小说《红X》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首印20万册;其散文集《被当成鬼的人》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首印数超过10万册。李傻傻之前,已有成名在先的韩寒,还有高中辍学少女春树……尽管风格和写作精神大相径庭,但人们不免联想到前些年曾经像风一样一阵热过的以身体写作闻名的美女作家们。难怪有媒体感叹:在商业化手段的操作下,被捧的人没有几个不能红!

  这是一个变革中的年代。即使到了今天,中国的文化体制应该如何改革仍然在探索中。有人坚持文化必须走高雅和非商业化的路线,而有人却认为只有接轨市场、获得大众认同才是唯一的方向。或许,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2004年的中国文娱界在取得如此巨大的市场认可的前提下,依然会被许多人口诛笔伐。

  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尽管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但在合理的范围内将文化产业化远比单纯地把文化当作事业来经营要受受众欢迎得多,得到的回报也更多。

  至少在影视行业,产业化、市场化已得到政府高层的认可和重视。2004年,广电总局批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影视产业实验区。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表示,将在实验区范围内率先探索建立中国影视产业从剧本创作、演员培训、作品拍摄、后期冲印到发行放映的完整产业链。

  随后,广电总局和商务部联合签署政府令,明确允许外资公司涉足中国内地的电影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等领域。消息公布之后,美国著名电影娱乐公司——时代华纳立刻与中国最大的国有电影公司——中影集团以及民营的横店集团正式签约,组建中外合资电影娱乐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投资、制作、发行和推广中文电影及电视电影。11月25日,索尼公司也与中影集团组建了华索影视数字制作公司。另一家与加拿大联合成立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也已获得批准。

  在中国逐步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大前提下,法新社报道说:“它标志着中国对严格控制的影视市场的改革迈出了一大步。”而率先与外方合作的中影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步亭则认为自己“抓住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机会”,因为它除了将为中国的文化界带来最先进的制作技术、经验外,还将带给中国的文化产业以被全世界所认可的成功的市场化操作手段。

  2004年的文化界,无论是中国电影、传统民歌、国粹民乐还是以往被视作是读书人一生学识成就集中体现的结集出书,无一不在发生着引人注目的改变。“不可能没有争议,改变的本身也不可能完全就是正确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振濂评价说,“但这至少比固有的‘自娱自乐’‘孤芳自赏’‘自我肯定’要好得多。”

  2004年的中国文化界正在用事实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在欣赏民族音乐、观看电影和阅读书籍这些最为纯粹的文化艺术和文化活动遭受冷遇的今天,是市场策划激起了人们对此的巨大兴趣。

  褒扬抑或诟病,只不过是行进中的中国文化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不管人们愿不愿意,中国的文化和娱乐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推进着它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步伐。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万向娱乐

Copyright © 2027 万向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