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万向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万向新闻资讯 >
“太行故事”大舞台最闪耀的主角——揭秘话剧《太行》剧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密码”
时间:2023-11-24 14:40 点击次数:156

  刚刚过去的2021年,哪些文艺精品曾带给你感动和力量,哪些艺术形象曾让你念念不忘,哪些节目或作品曾让你陷入思考,哪些声音或画面曾让你眼前一亮,也许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不断涌现的精品力作总有一些会吸引你、感染你、打动你,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

  13.7万线万剧场观众,他们把最真挚感动的泪水,最热烈持久的掌声献给了话剧《太行》。一滴水映照一片情,“太行故事”成为大舞台最闪耀的主角。

  面对新冠疫情和行业下行的叠加冲击,话剧《太行》剧组南下北进,跨越晋、滇、粤、皖、鄂、豫等六省,辗转6300余公里,观众好评如潮,媒体竞相报道。该剧为什么能够实现稳中快进,逆市上扬,引发了业界关注--话剧《太行》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

  透析话剧《太行》剧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密码”,我认为主要得益于走对、走好了“五步棋”,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

  话剧《太行》是山西文化体制改革中诞生的一部舞台艺术,讲述了为走出大山摆脱贫困,三代太行山人在基层党支部带领下苦战30年,硬是用钢钎、铁锤在壁立千仞的峭壁上凿出一条难于上青天的“挂壁公路”的故事。太行山人用鲜血和生命弘扬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伟大太行精神。

  2021年是山西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建院70周年的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实现了重组再造,初步打通了人才培养、艺术生产、文化创新各环节,形成教学科研、作品创作、社会实践一条龙。整合优势艺术资源,强主业,出精品,育人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开始了改革重组后的加速跑。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生动展示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十三易其稿,三十余次微调,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2021年3月9日话剧《太行》在太原成功首演。

  2021年隆重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这一年,伟大的太行精神成为中国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增强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这一年,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系倾情创作演出的话剧《太行》,不仅俘获了年轻观众的心,更为山西现实题材舞台艺术的创作立了一个崭新的标杆。

  2021年3月该剧搬上舞台,在山西省内持续演出53场,引起观演热潮。其中,80余个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演出,应邀走进在省内4所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8场。观看演出后,基层党员干部和高校师生纷纷留言,赞誉话剧《太行》是一堂“直抵心灵的鲜活党课”,更是“学党史、上党课,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活教材。

  为什么说话剧《太行》是一堂“直抵心灵的鲜活党课”, 翻阅观众厚达百余页的留言簿,10万余字的肺腑感言就是最准确生动的诠释……

  “——陵川县锡崖沟村,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太行山腹地,高山深谷,悬崖峭壁,困不住锡崖沟人走出去的渴望。从1962年起,几代锡崖沟人不易其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30年,用锤子、钎子,在悬崖峭壁上“抠”出一条长达7.5公里长的“挂壁公路”,锡崖沟人从此走出了大山。我们00后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太行精神。”

  “——太行儿女传承太行精神,赋予太行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太行精神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和升华。赓续太行精神,迈上新的征程。”

  “——话剧《太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中国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采风--创作--演出,再采风--再创作--再演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线名师生五上太行,深入生活,实地采风,不断从太行人民那里汲取前行的力量和艺术的滋养。

  2020年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单红龙带领学院美术分院师生赴太行山区创作采风、实景写生。太行深处人工打造的“挂壁公路” 令师生震撼不已。采风归来,立即锁定这个红色题材,组建强有力的主创团队,着手一度剧本创作。行在深山、住在农家,主创团队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一个因路而悲,因路而生的故事诞生了。

  艺术总监龚小奇、编剧龚应恬等话剧《太行》主创团队深入太行体验生活,他们向当地导游提出,要再走“挂壁公路”,实地穿行“蚂蚁路”。向导连连摇头说:“不可以,不可以,看样子你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走这样的路太危险了!”编剧龚应恬十分坚定地对导游说:“如果我们不上去实地走一趟,怎么能感受到当年太行山人民出行的艰难?怎么能表现出太行人走出大山的渴望?怎么能写出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的故事?”

  当他们走到半山腰时,因为道路太险峻、太难走,编剧龚应怡竟然当场晕了过去,一行人都吓坏了,经过紧急救治,才醒过来!艺术总监龚小奇说,当时他吓晕了,浑身大汗淋漓,几天都没缓过劲儿来!

  省内演出33场后,《太行》剧组再走惊心动魄的“挂壁路”,来到锡崖沟,一家一户走访村民,聆听当地干部群众倾心话当年奋斗的艰辛,感受今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省内演出53场后,话剧《太行》剧组第五次来到锡崖沟,全体演职人员重走“蚂蚁路”,穿越“挂壁路”,激发全体演职人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壮志。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该剧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话剧《太行》启示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因为作品质量过硬,全员演技在线名青年演员全部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分院师生担纲演出,其中绝大多数是影视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因受疫情影响,这些学生以网课教育为主,还没来得及接受系统的影视专业学习。

  演员都是学生,他们没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但他们的表演依然感人,这是因为导演穆青在一开始就要求所有演员不要演戏,而是要用生命和热情去燃烧角色,去感悟角色,演员和角色必须紧紧融为一体。“能力有大小,但是否尽力了,是态度问题。给了你机会,就要玩命。”这是导演穆青经常这样提醒演员。

  记者曾和话剧《太行》剧组进行座谈。座谈中,大家提到观众熟悉的演员李雪健,对李雪健老师为了演好焦裕禄这个角色,一个月减掉二十斤体重,每天只睡两小时的敬业精神充满敬佩。他们将李雪健老师做位一个标尺,衡量自己是否敬业。之所以得到观众广泛认可,凭的是他们在作品中奉献的亮眼表现,凭的是塑造角色的专业水准以及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的敬业态度。

  话剧《太行》用行动回答了流量与作品,流量与质量,艺与德,孰轻孰重孰美。该剧启发我们,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即使不是流量明星,不带任何光环,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就是美,这样的编剧、导演、演员才是新时代青年人最应该追的星。

  话剧《太行》的创作演出启示我们,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

  2021年12月1日至31日,话剧《太行》剧组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先后登陆云南省大剧院、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河南艺术中心,圆满完成这一轮巡演。

  期间,近百家中央媒体和省级主流媒体、新媒体对该剧演出进行报道。37家媒体做了专题报道。安徽日报、合肥日报、湖北日报、河南日报等多家省级主流媒体做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惠州头条APP在线余家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报道,各地热心观众以微信、微博、抖音等在社交平台的宣传推介更是高潮迭起。

  话剧《太行》何以美名远播?该剧找到了新媒体时代,主流价值立体传播的新路径,让严肃的现实主义舞台作品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新空间。新媒体时代,文化产品,包括舞台艺术的传播方式已经改变,不同于传统媒介扁平性、单一性、直线性和集中性的一对多式传播,新媒体和社会化媒介体现出了立体性、多元性、网络性和分散性的多线式传播特征。话剧《太行》科学理性的宣传策划,符合当下人们生活和娱乐节奏的特点,正是严肃的现实主义舞台艺术需要借鉴的。

  话剧《太行》启示我们,新媒体时代,必须转变思路,深刻认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实现主流价值立体传播,才能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万向娱乐

Copyright © 2027 万向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